第3章 黄柏泻火解等等(3/5)
四、形态与特征
黄柏树高10 - 12米,树皮暗灰棕色,呈薄片状剥落。小枝呈暗褐色,无毛。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 - 13片,卵状披针形或近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果实球形,成熟时黑色,有特殊香气。
五、用法及注意事项
(一)用法
1 内服:可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如《伤寒论》中的“黄连解毒汤”,黄柏与黄连、黄芩等配伍,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如用黄柏末与蜂蜜调敷于患处,可治疗疮疡肿毒。
(二)注意事项
1 用量:黄柏苦寒,用量不宜过大,一般煎汤时,用量为3 - 12克。
2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本草经疏》中提到:“脾胃虚寒者禁用。”
3 不宜久服:长期服用可能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六、功效与作用
(一)清热燥湿
黄柏能清热燥湿,可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热淋、脚气等。如《傅青主女科》中的“易黄汤”,黄柏与山药、芡实等配伍,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
(二)泻火解毒
黄柏能泻火解毒,可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疮疡肿毒、湿疹等。如《外科正宗》中的“黄连解毒汤”,黄柏与黄连、黄芩等配伍,治疗热毒炽盛之疮疡肿毒。
(三)退虚热
黄柏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等。如《知柏地黄丸》中黄柏与知母、熟地等配伍,治疗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
(四)抗菌消炎
黄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如《本草纲目》中记载:“黄柏治口舌生疮,赤眼肿痛。”
七、附方举例
(一)黄柏苍术汤
组成:黄柏10克,苍术15克。
功效:清热燥湿,健脾止泻。
用法:将黄柏、苍术洗净,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2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