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文化之舟 驶向远方(3/4)
话还没说完就被陈强打断了。
“先别着急,我们先去看看情况再说。”陈强冷静地说。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赶往李家村。一下车,我就感觉到气氛不对劲,村口原本热闹的农家乐冷冷清清,几个村民坐在路边唉声叹气。
我们找到村长,他满脸愁容地迎上来,带着我们去了村里的文化广场。广场上,一些村民正在拆卸之前搭建的舞台和装饰,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沮丧。
“佳佳,你看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是按照你们说的做的,怎么就不行呢?”村长指着眼前的景象,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不解。
我环顾四周,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和村民们的反应,心里渐渐有了一些想法。我走到一位正在拆卸道具的大叔身边,问道:“大叔,你们这是……”
“还能干嘛?拆了呗!折腾了这么久,一分钱没赚到,还倒贴了不少,谁还有心思搞这些?”大叔语气里充满了抱怨。
我和陈强又走访了几户村民,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文化差异上。我们提供的方案是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李家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与我们村有很大差异,方案照搬过来自然水土不服。
比如,我们村以传统手工艺品闻名,而李家村则以特色农产品为主;我们村的民俗表演以热闹喜庆为主,而李家村的传统戏剧则更注重故事性和艺术性。这些差异导致我们的方案在李家村难以落地生根,最终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我和陈强回到村委会,心情十分沉重。这次的失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推广工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不能再想当然地照搬经验,而是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尊重每个地方的文化差异。
“看来,我们得重新调整策略了……”我喃喃地说,目光落在了桌上那份被退回来的方案上,心里五味杂陈……
“我们不能气馁,”陈强握住我的手,他的手掌宽厚温暖,给我力量,“李家村的失败恰恰提醒了我们,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我点点头,从沮丧中振作起来。我们连夜修改方案,实地走访,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发展需求。我们学习如何将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