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决战定乾坤(1/5)
在各方紧锣密鼓的筹备与剑拔弩张的对峙中,决定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清军在多尔衮的严令下倾巢而出,妄图挽回败局;而我所统领的大明共和国军队,凭借前期的胜利成果与精心规划的作战方案,满怀信心地迎接这场决战,全军士气如虹,斗志昂扬。这份底气,源自于我军那令敌人胆寒的装备优势。而这一切,都起始于我脑海中那些来自后世300多年的先进知识。我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设计图纸和理念,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后方军工体系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日夜兼程,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打造出了这些改变战局的利器。
当我带着解放式步枪的设计草图和详细理念找到军工团队时,他们的眼中满是震惊与疑惑。这些超越当下认知的设计,对于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细节,从枪管的膛线设计,到枪机的运作原理,再到弹药的配方调整,只为实现那令人惊叹的性能:有效射程460米,实战中训练有素的士兵能在300米内精准命中单个目标,表尺射程达2400米,最大射程1000米。为了达到每分钟35 - 40发的战斗射速,弹仓容量设定为5发,采用桥夹一次性压入装填的方式。这期间,技术人员们不断尝试各种材料和工艺,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改进。他们在闷热的工坊里,反复打磨每一个零件,仔细调试每一处细节,双手布满了老茧和伤口,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终于,解放式步枪成功问世,成为了陆军手中无坚不摧的利刃。搭配上我指导研发的少量手榴弹,其灵活多变的攻击方式,让敌人防不胜防。
机枪连的石黄 - 1式重机枪,同样倾注了众人的心血。我在图纸上描绘出它的大致轮廓,详细阐述了理论射速每分钟500发的设计思路,以及在实战中要克服各种复杂因素,确保每分钟120发的实际射速和600米有效射程的要求。军工团队在我的指导下,攻克了散热、供弹等一系列难题。他们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尝试不同的冷却方式,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石黄 - 1式重机枪终于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它强大的火力压制能力。
第一舰队的15艘大型战舰,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最终的建成,每一步都凝聚着我的智慧和众人的努力。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战舰采用木质船体,但我提出在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