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3/3)
识,其实说起来就是一套流程。
以海盐为例:
先过滤海水,去掉沙土,再开始晒盐。最先析出的是硫酸镁,等到开始析出氯化钠时把溶液移到另一个盐田,之后继续晒,就可以得到粗盐和剩余的母液。
最后一步,用母液反复淋粗盐,带走粗盐中的杂质,就可以得到可食用的细盐。
以上方法虽然比不上现代食用的精盐,但是对于古代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季允宸拿起一手粗盐,若有所思:说起来也是巧合,他和承安之所以能快速掌握朝堂,还是在姑姑季嘉昭的帮助下掌控盐铁,这才让那些氏族和宗室退居后方。
还有就是,承安能打那么多年的仗,其军资来源有依赖于盐税,只是长此以往极容易造成暴乱,兄弟俩为了快速结束这种局面也想过多种方法,可惜都没有想出一种最合适也最和平的方式。
所以阿拙提出的摊丁入亩,无论如何季允宸一定会推行。
他心中不由涌现一股好奇:“阿拙,你要怎么做?”
李扶音把流程告诉两人,兄弟俩问清楚细节,话不多说,拿着粗盐就开始提纯。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看着浑浊的粗盐改头换面,慢慢变成了洁白的白色晶体,季允泽沾了一点尝试了一番。
他眼神一动:“这味道没有之前的那么苦了。”
“这东西可以高价卖给氏族。”季允宸心中闪过无数念头,他还有一层顾虑,“刚才阿拙是从海水中制作的盐,本朝海域宽广,来源不成问题。
但是纵观历朝历代,为何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原因在于运输的成本太高,且损耗极大。”
虽说现在有了运河,可是盐这种东西,遇水则化,季允宸说的确实是一个问题。
李扶音确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