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少年心机·暗涌初现(2/7)
化典籍,更需掌握军事、骑射及政治谋略,这一切都关乎他们日后能否在朝中立足,关乎未来的权力布局与皇帝的重用。
皇宫深处的教养所,春寒料峭。厚重的宫墙外,风声低语,而教养所内,贵子们的低声交谈和书卷翻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作为满洲贵族子嗣的聚集之地,这里不仅是学规矩礼仪的场所,更是未来权力角逐的。
今日的讲题是《大清律例》,这些课程对满洲贵子们意义深远,他们未来要处理的不仅仅是个人事务,还有与朝廷、与皇帝息息相关的重任。宫中的规矩严苛,每一个贵子都必须对律例了然于心,以备未来处理朝政时能做到公正无偏。
教习师傅站在讲台前,冷声宣读条文:“治国者,当知律法为基。”贵子们端坐在案几后,认真听讲,但每个人的心思各不相同。贵子们背负着家族的荣耀与未来的责任,这些课程不仅是成长的过程,更是为他们在朝堂中立足打下基础。
毓安低头认真读书,表面上与其他贵子毫无二致,但内心深处,他已在默默思索这些律法的真正用途——这些不仅仅是治国之法,更是未来他掌控权力、调度资源的工具。
今日的课程结束后,贵子们纷纷三三两两地离开讲堂。
毓安缓步走在廊下,与赫舍里·墨廷和董鄂·宸瑜一同讨论着今日所学。
董鄂·宸瑜向来机警,他先开口道:“今日师傅所言,律法严谨,但总有无法顾及之处。毓安兄以为,若遇变局,律法是否当有所变通?”
“董鄂兄,你说律法为国之基,可若在特例之时,是否可以变通?”赫舍里·墨廷若有所思地问道,显然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朝廷律法固然严明,但权力之争,总有例外。
董鄂·宸瑜沉默片刻,点头答道:“特例之事,自然得以变通。否则,朝廷如何处理紧急之事?我认为律法当为人服务,若一味死守,倒显得顽固。”
赫舍里·墨廷点点头,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毓安,仿佛期待着他的看法。
毓安面带从容,微微一笑:“董鄂兄所言有理,但律法为国之本,然若朝中人人效仿特例,不守成法,但岂不乱了纲常?乱了朝纲?律法虽可因时而变,然变通之权应掌于上位者之手,方可使变而不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