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十二道金牌去催霍去病?(4/5)
“若能通过军户垦田,既安置了部分流民,又能使军队自给自足,减轻财政负担,可谓是一举两得。”
“至于兵源问题,陛下也早有谋划。”
朝堂上的争论声此起彼伏,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气氛热烈而紧张。
刘据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沉稳地扫视着群臣,心中明白这一政策的推行必定困难重重,但他们毕竟眼界被局限在当下。
拥有千年以后思维的他,自然知道新政策的好处。
“明日让长安晨报对新政进行报道,政策现在实验推行,具体就听听民众的声音吧。”
刘据摆了摆手,宣布退朝,不等众人反应,便率先走出了宣室殿。
而翌日,当《长安晨报》长篇累牍的报道天子推行的新兵制后,果然引起的坊间的高度关注。
消息如这初冬的冷风一般,迅速传遍了大汉的四方土地。
在那些曾经饱受战乱与募兵之苦的城镇乡村,百姓们的生活开始泛起了新的涟漪。
“听闻陛下推行了新的兵制,往后不用再担心家中男丁被强行募走,生死未卜咯。”年长的农夫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是啊,而且那些当兵的有了土地耕种,也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四处侵扰我们百姓了。”
旁边的人们附和着,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这新政策好啊!”
“我那儿子本就不想离开家去当兵,如今他可以安心在家,帮着我这把老骨头种种地,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比什么都强。”
群众们谈论着新政策给自家带来的变化,对新政的推行,均是好评如潮。
而有人关注取消募兵制,自然也有人关注到了《长安晨报》关于成立英雄纪念碑和忠武阁的板块。
“陛下竟然既要通过实质的奖赏来补贴烈士家属,还要通过设置英雄纪念碑和忠武阁对为我大汉牺牲的将士进行祭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手捧着晨报,声音颤抖着说道,浑浊的双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惊喜交加的神情。
她的儿子在多年前的一场与匈奴的战役中不幸战死沙场,自那以后,她便在孤独与思念中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