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下诏永不兴文字狱(2/3)
他去外就番,可你倒好,直接流放钟山了。
听到这话,马皇后点了点头,“既如此,就按你说的办吧,老大你就收拾收拾,今天就启程吧。”
“啊?母后,儿臣……”
朱标刚想挣扎一波,自己可是你的大儿子啊,嫡长子啊。
就算要贬我,咋还今天就启程呢?
“大哥请注意措辞,母后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请称母皇!”朱樉认真的纠正道。
“来人,把赵王带下去吧。”
马皇后挥了挥手,两个虎贲军马上就上前把朱标架起来了。
直接叉出了奉天殿。
“母皇英明。”朱樉连忙一个马屁送上。
马皇后看向朱元璋,“至于你,就去太庙吃斋念佛颂佛经吧,好好反思一下如何为人丈夫、为人父亲、为人兄弟、为人君王。”
听到这话,朱棡马上附和,“母皇所言极是,起初他就是个和尚,现在又当回和尚了,也挺好,那是否需要安排皇觉寺的高僧来剃度?”
朱元璋:咱先前就念经,临了还要念经,那咱这半辈子图啥?
朱樉反驳道,“老三,你这话错了,起初明明是个臭要饭的,十岁讨饭,十四岁才做的和尚。”
朱棡也辩驳道,“那也不对,起初他是个放牛的。”
朱棣轻哼一声,“二哥,三哥,你们是不是忘了文字狱?有些字眼不能说的。”
朱元璋执政期间,大兴文字狱。
其中最著名的文字狱案就是贺表案。
明初的文字狱,不知多少文人死在朱元璋变态的自卑心理之下。
朱元璋的文字狱,不仅凶狠,还特别无厘头。
洪武时期文字狱长达十三年,起初不明显的那段时间不做计算,文字狱期间因各种与文字有关的事件而被杀者达十几万人之多。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
其牵连之广、死者之多、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据《国初事迹》记载,当时,不但朝廷大臣会因为文字横遭不测,就连明朝的藩国朝鲜也深受文字狱之害。
朝鲜国王李成旦进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