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满载而归(3/5)
少?”
每年秋收结束,紧接着就是割苇海里的芦苇,等将芦苇交上去,又要组织村民打鱼捞虾。
听李天明问起这个,李学庆就一阵火大。
去年全村忙活了大半个月,打上来六千多斤鱼虾,结果县物资局的人过来以后,说什么每年收购多少,都是有定量的,挑挑拣拣的弄走了五千斤。
至于剩下的,一部分分给了乡亲们,还有一部分放归苇海。
白受了多少辛苦。
“多了不要,少了还不行,这帮吃人饭不拉人屎的,脑袋瓜子一个个的真特么轴!”
李学庆骂完,抬头看向李天明。
“你问这个干啥?”
李天明笑道:“叔,我说的大好事,就是指这个。”
接着,他就把和李学军聊的那件事,原原本本的对着李学庆说了一遍。
“把鱼虾卖给钢铁厂,您说是不是好事?”
“把苇海的鱼虾,卖给……钢厂?”
李学庆的脑子有点儿转不过来了。
“可集体的财产,咱随便卖,能行吗?这事要是被人捅上去,天明,叔这个村主任当不当的都没事儿,闹不好还得蹲笆篱子。”
李学庆的反应,李天明早有预料。
“您说的这都哪跟哪啊?苇海里的鱼虾是集体财产,可咱们是以李家台子的名义卖给钢铁厂,公对公,卖的钱也入了咱们村的账,集体财产又没受损失,能犯啥错误?”
李学庆听着连连点头。
“倒也是这个理,可我这心里不踏实,你大伯咋说的?他觉得这事能不能做?”
他毕竟见识有限,好多政策上的事都不是很理解。
不过也正是如此,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李家台子少了很多荒唐事。
不像有的村子,村干部都是积极分子,只要有运动,就第一时间跟风,连生产都能撂下。
“能!”
李天明带回来的这个字,算是让李学庆踏实了。
“既然你大伯都说能干,那咱就……干!”
最后一个字,李学庆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他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是却有着最朴素的心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