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较量升级(2/3)
发现问题,那就不用他再多做什么;但如果顾晨能够安然度过这次危机,那他的地位恐怕会更进一步。
“对了,市里那份关于青河县的改革评估报告,暂时先压一压,不急着送上去。”朱洪波补充道。
秘书微微一怔,但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朱洪波要保持自己的回旋余地,既不完全支持顾晨,但也不愿意过早表态,以免引火烧身。
纪委暗访
就在省纪委展开正式调查的同时,一支小型的暗访组也悄然行动了起来。
一名身穿普通休闲装的年轻男子走进青河县政府门口,熟练地向保安打了个招呼,然后径直走向信访办。他的身份不显眼,但如果有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手上的笔记本上,写着“省纪委专项调查组”几个字。
他走进信访办,随意找了个座位坐下,静静地观察着来访的群众。
这天,信访办里陆续有几位群众前来反映问题,大多数是一些涉及土地拆迁、征地补偿和企业拖欠工资的事情。年轻男子认真地听着,偶尔做些记录,眼神冷静。
中午时分,他悄然离开,来到城郊的一家小饭馆,与另外几名纪委工作人员汇合。
“情况如何?”其中一人问道。
“县里的信访问题基本上集中在土地和拆迁上,暂时没有发现针对顾晨个人的举报。”年轻男子说道,“不过,我注意到,最近有几起关于财政资金的匿名投诉,主要涉及专项资金的使用。”
“这些投诉的来源呢?”
“看上去像是有人故意引导舆论,举报信的内容有些相似,像是提前准备好的材料。”
纪委工作人员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这说明,青河县的财政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监督检查,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博弈在背后运作。
舆论战的爆发
就在省纪委调查进行到第三天时,市里的某家报纸突然发布了一篇关于青河县财政管理问题的“深度报道”。
文章直指青河县的财政改革“过于激进”,并隐晦地暗示,某些资金的流向可能存在“合规风险”,尽管文章没有明确点名,但熟悉当地政治的人都能看出,这是在影射顾晨的财政政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