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蒸汽机问世(8/17)
并以简体汉字的形式印刷发放。这一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秦国文人的极大关注与追捧。
在长安的街头巷尾,书店中纷纷排起了长队,文人们争相购买这三部新书,街头小贩们也纷纷开始售卖这些书籍。李宪特意在大朝会上,向群臣介绍这三部书籍的内容和意义。
“这三部书籍,既是教育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朕希望通过它们,让百姓能够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李宪郑重地说。
“陛下所言极是!”一位大臣高声回应,“这一举措必将使得我秦国的文风更加盛行,百姓的素养也会显着提高。”
随着《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推广,李宪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文人们纷纷对他表示感激,认为李宪不仅是一个明智的皇帝,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先知。
“李皇帝真乃识时务之明主,能为国家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有文人感慨道,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若无李陛下,何以有我等的文化底蕴!”另一位文人激动地说道,字句中充满了对李宪的崇敬。
李宪看到这一切,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文化的推广不仅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更能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他坚信,只有当每个百姓都能明白文化的意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随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普及,秦国的文风日益盛行,民众的文化素养也逐步提高。李宪的治国理念开始在百姓心中扎根,而这也为未来大秦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宪站在朝堂上,目光坚定。他知道,要彻底稳固大秦在巴蜀的统治,除了军事胜利外,更重要的是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大秦的关怀和温暖。
“朕下旨帝国工程部,务必尽快行动!”李宪的声音如雷贯耳,“派遣工匠携带建筑工具,立即前往巴蜀,为当地百姓建造新式房屋。房屋的设计要与长安和南郑的房屋相同,舒适且实用,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是,陛下!”众大臣齐声应诺,纷纷记录下李宪的旨意。
“此外,各地还需修建水泥路!”李宪继续说道,“水泥路不仅能方便百姓的出行,也有助于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