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造反(4/8)
文书递上来了。上面确实写了引发了小暴乱,不过上面都写了暴乱已经平息了啊,所以我当时也没太在意。”
“小暴乱?”一名客卿嗤笑一声:“林兄,难道这些士族是什么嘴脸你还不清楚吗?他们的文书但凡能相信,还能有今日的局面吗?”
“事情已经发生了,”徐凤鸣说:“现在说这些没有意义,两位兄台稍安勿躁,还是先问清楚情况。郑琰,还有没有打听到什么消息?”
郑琰:“我听说去年欧阳先生也收到过有关于干旱引发暴乱,地方压不住,所以请求朝廷支援的文书。
当时闵相和秦大人正在调查塞北的事,所以欧阳先生自作主张,用丞相印写了一份文书请上将军出兵支援……”
因为当时求救的文书上没有仔细写明当地的情况,只说民众暴乱,地方士族人手不够压不住,请求出兵支援。
赵玦继位以后,权利下放,把实权给了闵先生和上将军孟案,让他们两人不管是出兵也好什么事商量着来,只要他们商量好了,不用给自己汇报都行。
而像这种事,当时欧阳先生以为只是小问题,遂写了一份文书,用闵先生的丞相印盖了个戳送给孟案,请他调支军队过去帮忙平了了事。
这事在欧阳先生这里都这么随意,在孟案那里就更随意了,在他看来只不过是流民暴乱罢了,随便派几个人过去教训教训得了。
毕竟那些士族是什么嘴脸他是知道的,若不是把人逼急了,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造反?
他也没往心里去,派出去平叛的人临行前,他还特意叮嘱了,到了地方先把问题弄清楚再动手。
毕竟都是些老百姓,如果真的是当地士族不给他们留活路导致的暴乱的话,尽量不要弄出人命来。
结果谁能知道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派出去的军队不但没有平乱,反而被逼得节节败退,那造反的老百姓都快打到大安城了。
“既然暴乱的人数和规模跟文书上的不一样,”姜冕问道:“为什么这么久了,出去平叛的军队,和当地士族们都没有传消息来大安求救?而是等到造反的人都打到大安城了才来报信?
要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这事发生了已经好几个月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