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秋收前的安排(4/5)
排……”
整个秋收工作的安排都交代了下去,熊洪在其他人走光之后,与巫面对面坐着,思考刚刚的安排有无疏忽的地方,而巫也眉头紧皱,似乎在想着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巫,你有什么心事吗?”熊洪很少见到巫这个样子,将刚刚的安排回想一下,发觉并无疏漏之处,心下稍安,“该准备的都准备了,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没有解决?”
“并不是,部落这些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且你安排的很好,没有什么问题,”巫顿了顿,“不过,今年种下的8000多亩粟,还有收获,让我觉得我们自己的族人还是太少,再加上周围的部落也开始种植,再过一个月他们也要收获。我在想,要是他们觉得种植这么简单,收获又是如此巨大,他们肯定能意识到人力对他们的重要性,那他们明年甚至今年秋冬,还会给我们借出这么多劳动力吗?”
“你担心的很有道理,确实,这些部落今年收获之后,肯定会意识到种地的重要性,收获的喜悦会刺激着他们扩大耕地面积,明年种上更多的粟,这也是我们部落一直要推进农耕的目的,”熊洪点点头,肯定了熊巫的担忧,“但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巨大的,种田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多,还需要有合适的工具和更高效的种植方式。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他们与我们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你看黑齿部落和水部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拿我们前年开垦荒地来说吧,如果保持耕牛体力、连续开垦的情况下,一个犁一天能犁出2-3亩地就已经很快了,而这只要两头驴子和1个族人。如果同样的亩数让族人扛着铁锹来翻,至少要翻上两三天才能翻出来。”熊洪认真地计算着,“现在绝大多数的耕牛和驴子都在我们手里,这8000亩地,我们自己咬咬牙,100副铁犁,每天翻个3亩,差不多一个月就能搞完,但他们全部用人力来,即便是500亩土地,对于能出30个劳动力的他们来说,也要花上半个月。”
而且随着部落人口的增多和耕牛、工具的增加,种植起来就会有个倍增效应。
倍增效应是在特定条件下,某个因素或行为能够导致结果成倍增长。在原始社会的农耕推进上,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能够显着提升耕作土地面积的能力,使得一个人耕作的土地面积可以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