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制作陶锅(5/5)
米多直径的深坑。
确切的说不是坑,而是窑,要想烧制陶器或者瓷器,首先温度就要达到,普通的火堆温度离烧制黏土成陶器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且火焰的温度极其不可控。
在失败多次后,张洪决定挖个窑试试看。由于之前张洪没有接触过窑,也不知道窑该怎么挖,但凭借着后世农村烧火灶的办法,边挖边修改,忙活了一个上午,在4名留守族人的帮助下,终于建好了一个一平米大小的窑。
窑所在的坑深约一米五,窑在坑壁上被挖了出来,主体分上下两层,两层中间有一层厚约15公分的土层分隔开,而在这土层上,还掏出来一个个小洞,方便底部的火焰能够穿过小洞烧到上面的部分,并且这些小洞也承担着空气流通的作用。窑的底部面积约2平米左右,离分隔层大概有80公分高。
上部的空间稍微小一点,大概只有1平米左右,深约40公分,正好可以容纳5个陶盆或者40个碗胚子。上部顶部逐渐收缩,在土地表面只留下一个小洞;烧制的时候可以为了保持温度,在烧制的时候将提前准备好的盖子给盖起来。
上下两层空间互通,下面一层,仿照灶台的样子向里挖了80公分左右深,上面一层则是烧制陶器的烧陶室,四周都用土给围起来。而最上层留下的通气孔,拳头大小,在烧制过程中可以添加木炭和排气。
为防止上面的泥胚掉下来,张洪还用细木棍、长石头等又做了一个隔板,放置在分隔层上方,在留出缝隙通风和传递热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泥胚不会因为下方悬空而掉下去摔碎。
在洞挖好后,张洪还让人收集干草和木柴,先对窑进行了干燥处理,接着如法炮制,又在旁边掏出了另外一个窑。
等窑干的差不多,时间也快到了晚上,简单地吃过烤肉后,张洪清理了窑中还在燃烧的余烬,在上面的洞中先铺上一层木炭,然后将几个陶盆的泥胚依次摆放好,然后又铺了一层木炭将泥胚埋起来,在下方的燃烧室,又堆起了一堆木材,然后张洪用木棍从篝火里夹起一块燃烧的木炭,轻轻地丢到窑洞下方,在干枯的柴草燃烧下,很快,下方燃烧室的木材就燃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