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人机协同,未来战争新形态(1/2)
在探索完多兵种陆空协同作战后,大鹏鸟和同学们的军事学习之旅又翻开了新的篇章——人类与自动化作战单位的协同作战。这一前沿领域,正悄然改变着战争的面貌,也引发了大家对未来战争模式的深度思考。
教官大步走上讲台,目光炯炯有神,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一幅现代战场中自动化作战单位与人类士兵并肩作战的模拟画面。“同学们,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作战单位正逐渐走上战争舞台,与人类的协同作战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教官的声音充满激情,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
他首先回顾了自动化作战单位的发展历程。“自动化作战的概念并非一蹴而就。早期,一些简单的自动化武器系统,如自动火炮,开始在战争中应用,它们能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射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力负担。但这些系统功能单一,自主性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让自动化作战单位迎来了质的飞跃。如今,无人机、无人战车、智能机器人等各类自动化作战装备层出不穷。“无人机可以在高空执行侦察、监视任务,凭借其隐蔽性和机动性,深入危险区域获取情报;无人战车则能在复杂地形中穿梭,承担火力支援和物资运输等任务;智能机器人可用于排爆、救援等危险工作,大大降低了人类士兵的伤亡风险。”
在讲解当下人类与自动化作战单位的协同模式时,教官详细介绍道:“目前,人类主要作为作战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与自动化作战单位紧密配合。例如,在一场城市反恐作战中,特战队员携带便携式指挥终端,通过数据链与无人机和无人战车相连。无人机率先升空,对目标区域进行全方位侦察,将实时图像和情报传输给特战队员。特战队员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作战计划,然后操控无人战车先行进入危险区域,吸引敌方火力,同时利用无人机的火力支援,对敌方进行精准打击。在整个过程中,人类的智慧与自动化作战单位的高效执行能力相互补充,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然而,这种协同作战并非一帆风顺。教官话锋一转:“通信延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由于数据传输需要时间,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可能导致自动化作战单位的响应滞后。而且,自动化作战单位的自主决策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