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芦苇袋(2/3)
、那样的一通胡乱指导后,张桂成功做出了她想象中的小袋子,而且还正正好好够装两张煎饼。
“娘,你太厉害了!”
路禾夸得真心实意,不带一点水分。
这要放在后世,就这一双精准拿捏尺寸的手,都是非遗。
张桂成功闹了个大红脸,不知道就做一个这么简单的小袋子,怎么就厉害了。
她戳了戳路禾的脑袋:“就你会哄人!”
最后一筐芦苇叶,变成了一筐小袋子,怕明早用拔干,还是全部放在水中泡着。
明早摊煎饼之前,再捞出沥水,等煎饼摊好,小袋子也可以用了。
县城开城门的时间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夏天天亮的早,城门卯时初便开。
大多进城的人都赶早,牛车去县城出发的时间也早,寅时一刻便出发,不到卯时一刻就能到县城。
牛车比人的脚程快,人走要一个半时辰到两个时辰的路,牛车不过一个时辰就能到。
天还不亮,张桂起身准备去厨房,路禾因为惦记着这事儿,一晚上睡的也不实,听见动静就也坐了起来。
“娘,是要起身做饭了吗?”
张桂过去拍拍她,打算哄着她接着睡:“你睡,不用你。”
这次路禾很坚持,跟着起身了。
她打算摊两种口味的煎饼,她娘自己,控不好量。
如果是路禾自己调面糊,则喜欢将各种谷类分开,在按照比例调配。
可是张桂喜欢将各种谷类掺在一起,因为原来的杂粮饼子就是这么吃的。
若是自家这么吃也没问题,但她是打算以后多做几个口味的,这也算是一个卖点。
例如黑麦、粟米、高粱、玉米,都可以单做一个口味,等红薯下来了,还可以单做一个红薯的。
红薯和马铃薯是今年春,官府新免费发放推广的作物,据说从海外引进,培育了几年,如今终于可以普及。
那时候路禾还想,这个时空的发展,应该已经很繁荣了,称得上一声盛世。
她的历史知识贫瘠,却知道,若战时,绝不会与外通商。
有时候不免庆幸,还好没穿到战争年,否则她怕是活不过三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