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厦门游记·其一(2/3)
”女学生神情坚毅。她是个非常英气的中国女性,做事雷厉风行,性格比较强硬。“现在是新中国。没有军阀也没有财主,更不要说一些邪恶的资本家。”
面对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度的老人,她在资本家前面加了一个限定词。以此来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咄咄逼人。
“不论这些旧事如何,董家、南安号和战争都将远去。他们已经是历史的故纸堆了。”
马修笑呵呵点头,没有说是,也没说不是。对于这个古老的国家,他向来不敢妄下定论。除了对古老文明的尊崇,也是担心他的学生在回国后遭遇政治困境。
“那么教授,停在厦门港后,您就回英国了?”女学生还是有些好奇,于是继续询问。
“没有,我在厦门逗留了几天。并在那里认识了一些美国传教士。他们和英国传教士大为不同,我承认那个时代进入中国境内的部分英籍传教士目的不太纯粹,但是像那些美国传教士一样目光短浅的,我还没见过。”
大概是巴顿或者别的美国人给他的刻板印象,加上两国复杂的历史关系,马修的语气是调侃加上一些淡淡的嘲讽。
女学生聚精会神。
“那些美国传教士完全背离了初衷,纷纷涌向各种娱乐场所。”
“在这里,我认识了美国传教士詹姆斯,并通过他认识了另一个名叫裘德考的美国传教士。”
女学生明显不认识这两个人,但她知道一个海上捕捞公司的老板也叫这个。当年在国家在西沙海岸有一个项目,她在那个项目里有亲戚。得知因为捕捞地点处于公海,当时自家捕捞技术远不如外国先进,因此租用了裘德考公司的船只和华裔技术人员。
在她的印象里,素未谋面的裘德考不过是个外国生意人。
马修神情逐渐飘忽,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在厦门的所见所闻,足以让他代入马可波罗的游记。
……
当时跟随南安号来到厦门港的马修在水手们卸完货后,被通知到甲板领钱。
甲板上摆了一张方桌,张海楼戴着金丝框眼镜,整个人打理的十分精英范。只是他那张脸生的风流,即便双手相扣放在桌子上坐的端端正正,也显出几分寻常人没有的恣意风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