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公筑桥梁(2/14)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感受到了孩子的耐心和对自己的依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与孩子亲密互动的喜悦。
除了亲子活动,公益团队还针对家长们开展了系统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儿童心理学、学习方法指导、品德教育等多个方面。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团队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线上通过录制的视频课程和在线答疑,让家长们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学习;线下则邀请专家定期进行面对面的授课和交流。
在一次关于儿童品德教育的课程中,团队邀请了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张老师来分享经验。张老师讲述了自己多年教育生涯中遇到的许多真实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一个孩子拾金不昧的事迹。这个孩子来自一个外来务工家庭,父母平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教导孩子要诚实善良。当孩子捡到一个钱包后,毫不犹豫地交给了老师,老师通过这件事在学校里表扬了他,孩子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向上。张老师借此故事向家长们强调,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公益团队积极与社区合作,为孩子们打造课外学习和娱乐空间。他们利用社区闲置的房屋,经过简单的装修和布置,建成了温馨的“儿童之家”。在“儿童之家”里,有专门的志愿者负责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文化活动。
每周一、三、五的下午放学后,绘画兴趣小组就会准时开课。志愿者小王是一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他耐心地教孩子们绘画技巧,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色彩的搭配,孩子们的绘画水平逐渐提高。其中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刚来的时候非常内向,不太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但在绘画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表达方式,开始主动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周二和周四的晚上,则是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志愿者老张是一位退休的书法老师,他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了笔墨纸砚,免费教孩子们练习书法。他从握笔姿势、笔画顺序等基础知识教起,孩子们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一次社区举办的书法比赛中,好几个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孩子都获得了奖项,这让他们更加热爱书法,也增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