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途新程(8/39)
下了深深的痕迹,使得老师在书写板书时,都需要费上一番周折,才能让孩子们勉强看清上面的字迹。
而师资力量的薄弱,更是令人揪心不已。由于资源的匮乏和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在这里不得不身兼数职,承担着远超负荷的教学任务。他们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在不同的年级和学科之间来回奔波,疲惫不堪。有限的精力被分散在各个方面,使得他们在每一堂课上都难以做到全力以赴,无法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教学方法也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与活力,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老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着知识,孩子们在台下被动地接受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难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当目光转向学校的教学设施时,那更是一幅令人心痛的画面。所谓的实验室,不过是一间被遗忘的狭小房间,角落里堆满了杂物,散发着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为数不多的实验器材随意地散落在各处,大多破旧损坏,残缺不全,仿佛是战争过后的残兵败将,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价值。这些实验器材,本应是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的钥匙,如今却只能在岁月的尘埃中默默叹息,无法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图书馆,本应是知识的宝库,是孩子们心灵的栖息地,然而在这里,书架上的书籍却寥寥无几,而且更新速度缓慢得如同蜗牛爬行。那些为数不多的书籍,也大多是年代久远、内容陈旧的读物,根本无法满足孩子们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渴望。孩子们渴望在书的海洋中畅游,汲取知识的养分,但现实却让他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只能对着那几本早已翻烂的书籍,反复品味着有限的文字。
在这片教育的荒漠中,孩子们的梦想就像风中的烛火,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但苏然和晓萱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曙光,为这片荒芜之地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气息。他们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这看似无法改变的困境,为这些孩子点亮一盏前行的明灯,让他们在知识的道路上不再迷茫,让他们的梦想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当苏然和晓萱亲眼目睹这些令人心碎的情景时,仿佛有一把锐利的匕首深深刺入他们的内心,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刺痛,痛意直达灵魂深处,让他们久久难以平静。这些孩子所处的艰难境遇,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