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招安(2/5)
青壮年的他已显老态,脸色苍白,眉头紧锁,神情疲惫,繁重的国事和纷乱的局势压的他喘不过气。
他是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外最勤奋的皇帝了,每天坚持早朝,几乎一天不落,不过他空有治国之心,却没有治国之能,所谓的勤政,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另因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固执暴躁,导致他不信任任何大臣,只要被他抓住一点把柄,就能无限扩大。在任期间杀了四个尚书,七个总督,十一个巡抚,走马换灯般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比如在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兵部尚书换了十四个,导致军事策略频繁变动,能打胜仗才怪。甚至一天之内杀了三十六个大臣。其中不乏袁崇焕、孙元化这样的能臣忠臣。
另外施政不当,把税赋都加在农民身上,对商人几乎征税,钱粮不济,财政破产,无法支撑偌大的乱局。
不过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亡国之君,天意如此,赶上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粮食减产,又有努尔哈赤、皇太极这样的主角般的对手,这些要素集中在一起,任他如何殚精竭虑,仍无法改变命运。
“陛下,臣这里有台湾岛一份请求招安的信!”兵部尚书张国维跪地奏道。
没错,是跪着,明朝自朱元璋起为了彰显皇权,要求官员要跪地说话,比如就像张国维一奏事前要跪在地上。
张国维,明末抗清名臣,此人最善水利,着有一部七十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是非常重要的水利文献。
此时刚刚接任前任尚书的位子,因为提出几条防御策略,很受崇祯认可。
“台湾岛?”崇祯一愣,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随即恍然,敲敲额头,“台湾,东番?”
明朝官方对台湾的称呼很多,早期称呼为东番,中期有了大湾、大员、台员的称呼,后来万历时期因为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因此而得名。
“正是此地!”
崇祯松了一口气,本来以为又是哪个地方出现了新的反贼,原来是台湾这个化外之地。
“是谁请求招安?”
“此人名叫刘少康,曾和福建总兵郑芝龙一样为海寇,他们成功赶跑红毛人,想要和台湾一起归附大明,为此将缴获的价值五十万两白银东西上缴朝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