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平洋战争简述(16/21)
创造了条件,在作战中,美军与塔拉瓦战役时相比,技战术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尤其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相互默契,堪称经典。同时美军总结出了着名的“蛙跳”战术。
2月,美军解放了马绍尔群岛中的其他岛屿。3月20日,美军在俾斯麦群岛登陆,完成了对日本要塞拉包尔的包围圈。自3月30日起,驻守赛多尔的美第5航空队属下的远程轰炸机向新几内亚沿岸的日军基地发动猛烈空袭,日军机场遭到轮番轰炸,日军约40架飞机被毁在机场的跑道上。(详见:空袭特鲁克)
在新几内亚战役中,麦克阿瑟成功地实施了其独创的“越岛战术”,仅动用有限的兵力即达到了收复新几内亚全岛的战略目标。虽然仍有日军残留在新几内亚内陆山区和个别日军据点,但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他们的存在对盟军的主要作战行动已不构成威胁。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中美联合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到1944年7月攻克密支那为止,日军被彻底赶出缅甸北部,战役取得彻底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由于后勤不济,日军进攻彻底失败,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另有余人受伤,日军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作为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战略反攻。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美军共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