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部落驻地与地道开挖(3/5)
地道,为大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地道的设计由杨朔亲自规划,凝聚着他的卓越智慧与深谋远虑。地道深入地下30米以下,共分为三层。第一层宽阔且高大,高度达3米,宽度有5米左右。地面平整坚实,墙壁用巨大的石块和厚实的木板层层加固,不仅能够承受上方的压力,还能抵御一定程度的攻击。这里是人员快速通行和物资初步存放的区域,通道两侧设置了多个小型储物间,方便存放临时物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和物资能够迅速转移。
沿着特制的木质楼梯往下,便来到了第二层。这一层是地道的核心区域,房间布局规整有序。每个房间高度约25米,面积大约20平方米,足够容纳数人居住。房间内配备了简单却实用的生活设施,床铺、桌椅一应俱全,还储备了大量的食物、干净的饮用水以及各类药品,足够3万人在里面维持一个月的生活。为了让大家在地下也能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杨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通风和采光问题。通风口除了引入新鲜空气,还巧妙地设置了采光孔,通过反射镜将地面的光线引入地道,为房间提供照明。
第三层相对较为隐蔽,高度约2米,宽度在3米左右。这里主要用于存放部落的重要物资和武器装备,是整个地道的战略储备区。为了确保安全,这一层设置了诸多精巧的机关和陷阱。通道中铺设了带有尖刺的木板,一旦触发机关,便会弹出伤人;墙壁上隐藏着暗箭孔,敌人闯入时,会遭受暗箭攻击;入口处还设置了旋转石门,只有知晓特定开启方式的人才能进入。
地道还具备完善的防水和防烟功能。防水方面,杨朔带领工匠们采用了多层防护措施。在地道的顶部和墙壁铺设了厚厚的防水牛皮,然后用特制的防水黏土仔细地密封每一条缝隙,确保雨水和地下水无法渗透进来。同时,地道内还设计了一套完备的排水系统,通过巧妙的坡度和排水管道,将可能渗入的水引到专门的集水池。集水池配备了手动排水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和水车,将水排出地道。
防烟方面,杨朔同样做了周全的考虑。地道设置了多个通风口,这些通风口分布在地道的各个角落,并且都隐藏得极为巧妙,有的伪装在草丛中,有的则藏在巨石之下,从外面几乎难以察觉。通风口不仅能够保证空气的流通,还安装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