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2/4)
王侯之家,身处其中,是很压抑的,袁熙过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是,天道公平,袁熙享受了,袁家的荣耀,那么,也必须承受,他人不可承受之苦,这很公平,对吧。
韩家之事,袁绍得给一个交代,当然也仅此而已,如果,韩馥不识抬举,他袁绍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
191年,长安,相国府。
“我听说,这一路来,都是先生之谋,可有此事?”听了刘和叙述后,董卓又审视着田畴。
“区区小计,不当入相国法眼。”
田畴心中咯噔一下,于是谦虚回道。
“先生有大才,不如留下来,替朝廷效力?”
董卓对田畴,起了爱才之心,抛出了橄榄枝。
“今朝廷人才济济,我一边塞匹夫,登得天子之门,恐有损相国声望。”田畴委婉拒绝了,董卓的招揽。
“也罢,先生从安定来,河东黄巾之事,你有何看法?”董卓也不强人所愿,于是他换了个话题。
“回相国,河东黄巾不足为虑,卫将军已击败其主力,且其无粮草支援,我以为不出半月,黄巾必当自退。”闻言,田畴为董卓,细细分析道。
“嗯。有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说罢,董卓舒了口气,越看田畴越顺眼。
~~~
田畴,字,子泰,奇士。
董卓之所以,要招揽田畴,那是因为朝廷中,他几乎无人可用。
汉末天下,乃世家天下,想要越过世家,有些事,真的很难推动。
董卓,曹操,刘备,终其一生,都想改变,这一局面,可惜,他们都失败了。
这也给袁熙,留下了宝贵经验。袁熙用人取士,一分用宗室,三分用世家,五分用寒门,无可奈何。
说实话,袁熙能做到这一步,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再继续推进,那就要被反噬了。
这之后,宣武帝袁熙,制订了一个,两百年的国策,温水煮青蛙。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