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假币事发(2/4)
交道,发现问题并不意外,只是可惜他竟回乡了。
转运副使语带遗憾,“听起来,你那幕僚尚算得力,怎么就让他辞馆走了?”
说到此处,方县令比他更舍不得,范老夫子比起姚士弘靠谱多了,他若在,自己做事都更有底气些。
“唉,转运使大人有所不知,下官那位老夫子年事已高,愿意多留一段时间还是看在往日的恩义上。”
两人来不及多加惋惜,取假币的人就带着红木匣子回来了。
方县令定睛一看来人,不由得松了口气,目露喜色,“君寿,你来了,些许小事何劳你亲自动手,交给小厮去做即可。大人,这是下官的长子。君寿,这是转运使大人,还不快来见过?”
方君寿冲转运司副使行了一礼,不卑不亢道:“见过转运使大人,晚生冒昧,敢问大人可是为私铸钱币一事而来?”
转运副使眯了眯眼睛,“哦?你知道此事?”
方君寿从容不迫,“前时辞馆的老夫子曾与我说过,晚生略微知晓。”
转运副使:“说来听听,你知道点什么?”
方君寿打开红木匣子,挑拣出一大一小两枚铜板,放到转运副使面前的桌子上。
“晚生当时好奇,便多问了范老夫子几句。”他指了指小的铜板,“似此劣质的私铸铜板,大多流通于民间小摊里,当日夫子的仆人拿回家的正是这种。而另一类堪比官铸的,则多在固定的铺子中,盖因老板眼力不同,才会有此区别。
两种不同的假币,很可能产出的地方不同,前者由市井小民所铸,后者的话,大概率有些背景,不屑于一眼可认出的假币,力求逼真。”
转运副使瞧了瞧方君寿拿出来的两枚铜板,又把红木匣子里的囫囵看过,“不错,确乎有两种,市井小民不足为惧……当然了,如果抓到,就依法处置吧,否则置宸朝律例于何地啊?
重要的是仿制后一种假币的人,方县令,你务必要尽力追查,明白吗?”
方县令连忙应下,“是是,下官明白。”
转运副使扫了方君寿一眼,“方县令生了个好儿子,切勿让他明珠蒙尘啊!”
方县令眸中闪过一丝喜色,副使这是让方君寿参与调查的意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