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织布坊的发展(3/4)
姜瑾:“……”
大侄子这几天都去琉河捞鱼,不管大小也不管什么鱼,都放入鱼塘里养着。
只可惜琉河虽大,但里面的鱼基本都被捞的差不多了,收获虽有,但不多。
慕青看到她忙过来:“主公。”
姜瑾看着周围绿油油的一片,心情非常不错:“红薯都种下去了吗?”
慕青点头:“都种了,对了,亚麻和汉麻再过一个月应该可以收了。”
姜瑾眼神亮了,她算了下时间问:“今年能种两季吗?”
“麻耐寒,应该够时间种两季。”
姜瑾看向远处:“我们挖的水渠应该差不多了吧。”
她让慕宛白负责挖水渠,把戈斯山西北边边的那条河流引下来。
“嗯,估计再有两天就能完成。”他虽然没去看,不过慕宛白每天都会跟他说进度。
两日后,渠道终于挖通,看着哗哗的水流入鱼塘,灌入田地里,慕青心情愉悦。
慕宛白脸上也满是笑意:“祖父,您不用担心农田不够水用了。”
慕青摸着胡子:“哈哈,确实,这水还是好水,不错不错。”
慕宛白看着远处晒满了一地的菜干:“有一茬大白菜又成熟了,主公的给的这些蔬菜都好高产。”
新城牲畜区的房子早已建好,还在房子前面建了大大的水泥地,可以用来晒东西等等。
说起这个,慕青情绪复杂:“今年是个丰收年,有了那么高产的粮种,要是能在全国推广……”
他心有戚戚然,良久才说道:“主公说的可以留种的务必留好种,估计用不了多久,我们能耕种的土地会更多。”
“不能留种的。”他目光看向试验田:“我们一定按照主公说的好好培育杂交稻子。”
姜瑾空间其实有大量的各类农作物种子,毕竟在25世纪这些种子是给几亿人口预备的。
她的资料库也有杂交水稻最先进的技术,但实操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试验田非常必要。
掌握了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技术,她的目标可不是小小的戈凤。
慕青不懂主公说的什么第几代杂交水稻,但他这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