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二商2(1/3)
第二天晌午,二商在邻村听说这事,撒腿就往老房子跑。推开门一看,哥哥趴在地上,浑身是血,眼睛半睁着,见了他想伸手,却只能抓挠炕席,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二商红着眼眶喊:“哥!哥!”大商瞅着他,眼角滚出两滴泪,头一歪就没了气。二商气得浑身发抖,立马去县衙报案,可那伙强盗早没影了,县官派差役找了三天,连个人毛都没捞着。再说那些抢粮的百姓,足有百八十号人,都是穷得吃不上饭的庄稼汉,县官也没法子治罪,只能叹了口气:“世道不好,各有各的难处啊。”
大商留下个五岁的小儿子,叫栓柱。自打家里遭了难,这孩子常常光着脚跑到二商家门口,抱着门框不肯走,小脸饿得发青,衣裳破破烂烂的。二商媳妇见了就撇嘴:“晦气,跟个小叫花子似的,别把咱家门槛踩脏了。”可二商每次都蹲下来摸着栓柱的头说:“乖,跟叔进屋,给你蒸饼吃。”孩子啃着蒸饼,眼泪吧嗒吧嗒掉,说啥也不回自己家。二商没办法,只好亲自送他回去,刚走到门口,栓柱就抱着他大腿哭:“叔叔别走,家里黑,怕……”
有天夜里,二商瞅着媳妇睡熟了,悄悄装了一斗小米,用布裹得严严实实,背到哥哥家。嫂子坐在炕上抹眼泪,见了他想跪下,二商赶紧扶住:“嫂子别这样,栓柱是咱商家人,不能让他饿着。”从那以后,他隔三差五就偷偷送点粮食、衣裳过来,有时候撞见媳妇冷眼相看,就赔笑说:“孩子可怜,就当积德了。”媳妇虽然嘟囔几句,到底没再阻拦——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看着栓柱瘦得皮包骨,再硬的心肠也得软下来。
村里有人背后议论:“当初老大家那么对老二,现在老二还帮着养孩子,图个啥呢?”二商听见了也不恼,只是蹲在村口抽旱烟,烟锅里的火光一明一暗:“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墙能隔开院子,还能隔开血脉不成?”这话传到他媳妇耳朵里,媳妇撇着嘴翻白眼,却偷偷往栓柱的布兜里多塞了两个烤红薯——有些话不用明说,日子久了,人心自然见分晓。
又过了几年,大商家慢慢把田产宅院卖得差不多了,嫂子手里有点钱,好歹能自己糊口,二商也就不常往那边跑了。谁成想赶上一场大饥荒,地里颗粒无收,路上饿死的人横七竖八,二商家添了几个娃,每天愁着下锅米,实在没多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