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登文楼上判探花(2/3)
下来做错了什么,当即就是一道天雷劈下自己尸骨无存。
若只是尸骨无存还则罢了,但是若这位大帝牵连整个大乾的儒道,那么自己师傅所传承下来的大乾儒家学宫数百年传承都将毁于一旦。这位大帝可是看着大乾的儒道建立起来,熬死了好几代的儒家魁首—学宫大祭酒。回想起当年自己师傅带着自己前去拜谒这位大帝,那位大抵就是如今这副模样。而如今自己都年过半百满头华发,哪位还是那般模样。
张阳明的内心都不由得羡慕修仙道的人,但是那又如何,身为儒家学宫大祭酒是不能转修仙道的。这是儒家学宫最后的体面了,大乾儒家学宫大祭酒历时六代八百年,没有一人转修仙道,这既是儒家学宫的精神传承亦是大乾儒家最后的体面。
大乾儒家学宫在大乾还没有雄霸南域的时候就在大乾立足扎根,这得到了大乾圣帝孙乾的支持,因为孙乾需要这些不会闭关的儒生去为他管理大乾民生。直到两百年前,大乾完成了雄霸南域的壮举。此时的大乾儒家学宫亦跟着大乾的脚步步入了繁盛之时,不少的具有灵根之辈都会选择进入学宫修习儒道。
大乾儒家学宫历时六百年,让学宫成为了大乾名义上的不可或缺之地。但是上上代学宫大祭酒也就是张阳明的师祖,却做出了一件让整个学宫彻底跌落神坛的事情。他妄图通过朝堂手段,通过儒家学子的嘴,通过大乾的律法来达到废立皇室子弟的目的。
这毫无疑问的触及到了大帝孙乾的逆鳞,孙乾曾原话说道,“吾设律法为理臣民,若有人欲将律法加之与吾身,则此律法要之何用邪?”
大乾养士八百载,养的不是大爷,是家臣、是下属、是奴仆。若是奴仆有朝一日妄想不再为仆,想要翻身做主,那么这位大帝给出的回答是,管他想不想,打断了骨头一样是奴才。并且这位大帝也是这样做的,将他亲手养出的儒家踩到了地底下。
仅此一句话,偏就这一句话将儒家六百年所打下的根基、地位全部付之一炬。自此之后儒家一蹶不振,所以从那之后儒家对于皇室的态度一直都是恭敬有加的。再也没有人敢于去试探这位散仙大帝的底线,再没有人敢去捋一捋这虎须。
而如今,儒家刚刚又有了起色,眼看就要被这位新科探花郎给送葬进去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