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穿越西方 购置设备(13/59)
上手,陈老爹紧张又笨拙,参数设置不对,零件差点报废。旁边年轻学徒赶忙提醒,师徒俩反复琢磨图纸、请教技术师傅,终寻对门道。当第一个严丝合缝、精巧锋锐的零件“吐”出时,陈老爹眼眶湿润,高高举起零件,向周围人炫耀:“瞧见没!这才叫手艺,往后咱王城军备、器具,不得强到飞起!”众人纷纷围拢夸赞,工坊里满是昂扬斗志。
另一边,纺织工坊也迎来大变革。负责纺织的阿婶们,以往靠着老旧织机,日夜忙碌,织出布帛花色单一、质地普通。新设备进场,阿婶们围坐研习,看着复杂按钮、飞梭装置,面露难色。带头的李阿婶咬咬牙:“姐妹们,别怵!为咱王城好看衣裳,也得拼一把。”从最基础穿线、调试学起,一次次失败,布面不是跳线就是纹路紊乱。可没人轻言放弃,阿婶们相互打气,分享试错经验。几日后,一台织机成功织出绚丽绸缎,色泽明艳、触感柔滑,绣娘们见了,灵感泉涌,当即构思新图样,王城服饰革新就此萌芽。
参与城市建设的百姓们,心境亦变化显着。西街泥瓦匠赵大哥,一辈子砌墙盖房,图个遮风挡雨。这回跟着立电杆、铺电路,起初心里直犯嘀咕:“摆弄这些铁疙瘩、细线,能比盖房有用?”施工中,看着电杆竖成排、电线连成片,尤其夜幕降临,主干道灯光依次亮起,驱散浓稠黑暗,赵大哥彻底改观。路人的惊叹、孩童的欢呼,让他挺直腰杆,满是成就感:“咱这不单是砌墙,是给王城砌出条光明路!”往后干活,越发用心,一块砖都码得端端正正。
拉电线时,邻里互助氛围浓厚。东巷住着体弱的刘大爷,干不了重活,便每日煮好凉茶,守在街边,见工人路过,递上茶碗:“孩子,歇歇脚,喝口茶。”工人感激接过,顺带帮刘大爷修缮下屋檐、疏通下水。大伙心照不宣,力气活儿抢着干,细致活儿互相帮,情谊在点滴间升温。
孩童们也投身其中,放学后不再贪玩嬉闹,组成“光明小卫队”,穿梭街巷,捡起遗落电线、工具,提醒路人避让施工区域。有调皮小鬼爬上矮树,佯装指挥官,吆喝小伙伴传递物件,奶声奶气却认真十足,为紧张建设添几分童趣。
随着工坊产出精美物件、城市被灯光点亮,王城凝聚力愈发紧实。街头巷尾,人们谈论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新技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