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李旦退让-剖析局势(4/5)
指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更快地适应朝廷事务,熟悉官场规则。”
李旦听后,露出赞许的目光:“二位所言,皆为良策。培养官员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任务,关乎大唐的未来。我们必须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只是,在这过程中,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可能会遭遇阻力,二位可有应对之策?”
张柬之神情坚定地说:“王爷,任何变革都会面临阻力。但只要我们秉持为大唐社稷着想的初心,行事公正,多数大臣还是会理解和支持的。对于那些故意阻挠、企图维护自身私利的人,我们要坚决予以回击。可收集其违法乱纪的证据,在适当的时候,呈递给陛下,借助陛下的权威,扫除障碍。”
狄光远也点头道:“王爷,张大人说得对。同时,我们也要团结那些支持改革的大臣,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朝堂上,共同发声,让更多人认识到培养官员、稳定朝堂局势的重要性。”
李旦深吸一口气,说道:“好!有二位相助,本王信心倍增。只是这权力争斗错综复杂,除了培养官员、联系边疆将领,我们还需从其他方面着手,全面应对。张卿、狄卿,你们再仔细想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关注?”
张柬之低头沉思许久,缓缓说道:“王爷,如今朝堂权力争斗,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沟通不畅。各方势力为了自身利益,往往隐瞒信息、互相猜忌。我们可否尝试建立一个相对透明的信息传递机制,让重要政务信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误解?”
李旦微微皱眉,疑惑道:“张卿,政务信息公开虽能减少猜疑,但也可能会泄露朝廷机密,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这其中的尺度该如何把握?”
张柬之赶忙解释道:“王爷,微臣所说的公开并非毫无保留。一些涉及军事机密、重大人事任免等核心机密自然要严格保密。但诸如民生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财政收支的大致状况等一般性政务信息,可定期向大臣们通报。如此一来,既能让大臣们了解朝廷动态,又能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在这些方面造谣生事,煽动混乱。”
狄光远也在一旁点头附和:“王爷,张大人此计可行。通过这种方式,大臣们能更好地知晓朝廷整体局势,在决策时也能更全面地考虑,避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