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挑最弱的打(1/3)
就在东集团磨洋工的同时,宋希濂率领的中集团正在常德至荆州的水网密集地带上艰难行进。
从常德出发往北,首先需要翻越陡峭的刻木山,然后渡过沣水才能进入地势平坦的洞庭湖西平原。
别以为进入平原就能快速行军,这里光是沣县境内就有大小河流四十七条,按照后世的统计,其中一级支流就高达九条,另外号称“百湖之乡”的公安县境内也有荆南四河的其中三河流经,一级支流有十四条。
当年倭军攻打常德时就有意绕开了这片地区,而是选择了从岳阳出发绕过刻木山从东北方向攻击常德,只不过这条路现在被大师划给了胡琏,宋希濂就只能不得不爬山涉水啦。
行军从来不是国军的强项,何况还是在如此恶劣的地形下行军。
宋希濂部的行军速度简直和乌龟爬差不多,部队原定的第一个补给点是沣县,可当随军携带的粮食耗尽时他们才将将走到刻木山的北端,连沣水都还望不见。
这就要命了!
二十余万大军被迫在大山里停了下来,往临沣县临时加征了一波摊派补给后才再次启程,饶是如此,士兵们也挨了一到两天饿肚子的滋味,军中于是怨声四起。
走出刻木山进入平原,宋希濂知道这时候隔江的中野部队随时都可能出动袭击自己,跟红军打个多年交道的他太清楚越是于国军不利的地形,就越是有利于擅长急行军和强行军的共军作战。
宋希濂毫不意外地下令让张淦部的桂军三个师前出开路,让这些广西佬去承担被突袭的风险。
可张淦一点情面不留地拒绝了宋希濂的命令,开什么玩笑,你我职级一般高,少拿你狗屁临时总指挥的帽子来压我,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心头打的什么主意,真把我惹急了分分钟撂挑子不干了。
有本事你就往南京告状,反正到时候自有人替我出头去跟你们校长打嘴仗。
担任主攻任务的国军中集团从一开始就在部队配置和人事任命上埋了一颗大雷。
宋希濂部下辖的五个师里头有三个都是桂系人马,能真正听他指挥的只有两个师,而之所以选择让宋希濂这个黄埔一期生来担任临时指挥,为的就是要借着军令逼桂军去跟中野拼命。
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