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商人的獠牙(4/6)
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眼里透出一丝说不清的意味。
他看了看周围,确认没人注意,这才含混道:“风电这块,国家的方向是定了的。项目嘛,项目嘛,不看谁做得多好,关键是看谁先把路修对,船摆正。最要紧的,是渡口那边你熟悉!”
他话音压得极低,像在讲一个寻常不过的故事。
又顿了顿,低笑了一声,声音几不可闻:“这年头,走得早,不一定走得稳;但走得巧,路再窄,也有人帮你拓开。”
王曦权听着,没说话。
只是在那一瞬间,他忽然明白了,这年头所谓的“政策支持”,很多时候,并不是扶着最能干事的人往前走……
这天之后,王曦权没再犹豫,踏实的在海滨重工安定下来。
要想在风电设备国产化这条烂泥路上趟出一条道,光靠讲理、靠技术是不够的——他得找对人。
不久,他便给吴俊然带来了一条路子。
德国fuhrlnder公司,手里掌握着一套15兆瓦风电机组技术,因于公司重组,愿意出售。
在这个风机功率还用千瓦计算的年代,兆瓦级别,无疑满足了吴俊然“敢做敢想,要做就做大的”这种“一步登高”的心思。
只是德国fuhrlnder公司的报价远超于海滨重工的预算。
但这自然也难不倒豪赌风电前景与未来政策的吴俊然,他很快找到几个“特殊”的合伙人,用一种令人咋舌的速度凑齐了资金,动作之快,让王曦权都忍不住侧目。
钱到位后,王曦权于是摆出了两条清晰的建议。
第一,直接引进成套设计与制造工艺,签下合同,尽快派人过去,半年内便可拿到完整图纸,最快一年内实现首台样机下线;
第二,拿到图纸后,从头到尾根据国内标准和材料体系重构设计,按保守估算,十八个月到两年才能产出成品。
面对这两条路,吴俊然几乎没有犹豫,一锤定音:“立刻联系,立刻去德国!”
几天后,吴俊然与王曦权一同踏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准备亲自敲定这场引进谈判。
——
麦麦提是万万没想到,他居然能在德国柏林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