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乘风计划(4/7)
一组早已烙印在心底的数据——1993到2001年,中国共有七千万人从国企或集体企业下岗,以一家三口算,直接影响了两亿多人。
那一代人的沉默、对于体制留恋的情结,在后来的年轻人口中,常常被轻易地解读成软弱、守旧。
有人埋怨自己的父辈不够果决,说如果当年敢南下闯荡,自己说不定就是富二代。
可麦麦提明白,所谓下岗,从来不是小品里那句轻飘飘的“我不下岗谁下岗”,而是真刀真枪割向琐碎与生计,动辄粉身碎骨。
所以,与那些一纸通知、寒冬散尽的悲剧比起来,这次风能公司的“分流”,已经是极其温和的处理了。
那些人被派往外协单位,薪资待遇不降,还有机会磨砺技能,攒下资历,远比一纸下岗通知要强太多。
只是,这一刀砍下去,不管多么温柔,总归是要流血的。
马文斌则显得更加复杂。
他知道,在这场改革中,自己不得不扮演那个“恶人”的角色,要亲自去找人谈,要亲手把一张张名字划下去。
无论心里再怎么安慰自己是“是为大家好”,该面对的眼泪、怒气、不甘,一个都不会少。
他甚至能想象,有些老员工看着他的眼神,会有多锋利、多失望。
可转念一想,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总要有人把手伸进脏水里,总要有人背负起被骂、被恨、甚至被遗忘的责任。
他抬起头,看见窗外斜斜落下的阳光,落在谢世齐深陷的眼窝里,麦麦提略微发白的侧脸上,也落在自己微微颤抖的手指上。
时间,不等人。
第一批名单筛选,在沉默中开始了。
麦麦提、文斌,还有人事部的几个骨干,关起门来,一页页翻阅档案,一行行敲定名单。每划掉一个名字,就像在心头划下一道细微但真实的伤口。
筛选的标准表面上很冷冰冰:岗位冗余度、近三年考核记录、技能匹配度、未来岗位适应性。
但真正落到个人身上,哪一条又能纯粹客观?每一份打分背后,都藏着数不清的故事。
很快,人情关系也开始渗透进来。
有领导的亲戚,托人带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