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卧加——紧急!(2/6)
重生”的处理方式,不是普通小厂能随便做出来的。
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生存智慧——在物资紧缺、预算捉襟见肘的条件下,把废弃试验件打磨成可用产品的独门技术。
一股几乎可以称作“骨子里的既视感”涌上心头。
这种气味,这种做工,他太熟悉了。
风电场为攻克塔筒、齿轮箱技术的攻关时期,由于资源贫瘠,拆解的二手或试验失败的零部件,就会采取这种工艺使旧件重生,以免浪费。
那时候,提出并主导这种技术重生策略的人,除了王曦权——就是麦麦提!
马文斌压下心底翻涌的情绪,正欲再往里走查看细节,却见车间另一头突然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他微微侧头,只见几个工人围在一台老旧设备前手忙脚乱,不时低头查看加工参数。
那是一台卧式加工中心,型号已经老到机身上的铭牌几乎看不清了,但可以分辨得出是德式设备。
它本用于加工联轴器类的大尺寸圆盘件——粗车外圆、钻孔攻丝、再精铣连接孔位,是典型的老式流水线骨干机台。
此刻,设备主轴发出一种断断续续的卡顿声,切削液在工位上四溅,一块正在加工的联轴器毛坯在工装夹具里微微抖动,明显已经偏离了设定精度。
有人急急喊着:“主轴不稳了!伺服报警!”
操作员慌乱地想要停机复位,却因为老设备反应滞后,一时半刻关不下来,场面一度混乱。
马文斌站在远处,冷静地扫视着整个骚动的源头。
他隐隐能猜出问题出现在哪儿——
老式卧加的主轴轴承组本就磨损严重,又强行承担了超负荷的联轴器粗加工任务,再加上改造接线时偷了简配,最终在高速切削中失稳,连带整个同步伺服系统报警。
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厂式隐患——
看起来能省一笔预算,但到了真正大批量作业时,代价就是整批报废。
马文斌心里暗暗想着,嘴角却挑起一丝复杂的笑意。
节省每一分钱,用坏每一台机器,拼尽所有废料榨出能用的资源,换取试制突破。
这股劲儿,除了那位外,还能有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