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精打细算(3/3)
单一安排,中方必须接受一家名为“wi nsult”的丹麦工程咨询公司,帮助中方做风电场的设计工作。
这项服务并不免费,将从总援助款项中划拨部分预算给该公司。
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个条款是在合同中临时加上的,作为一个“必须”的项目。
眼看着外经委没有官员敢反对,麦麦提毅然表态:“新疆的地形、风廊、冻土带,我们比任何外国公司都了解。我们的地勘局、电力设计院早已开展了详尽测绘。你们的wi nsult,也许在约旦等这些第三世界国家行得通,但在这里——我们不需要。”
对方代表冷笑:“wi nsult是我们援助约旦、尼加拉瓜、斯里兰卡等项目的标准合作方,从来没有例外。”
谈判因此陷入更大的僵局。
就在这时,一阵风从会议室的窗缝里灌进来,一张图纸被吹落到地上,正好是达坂城风廊的等速风分布图,密密麻麻的曲线仿佛也感受到了这股博弈的紧张。
双方僵持不下,会议不得不中断。
停会期间,尽管包括黄江辉和杨启帆在内的领导们都好言相劝,建议麦麦提吃下这个“暗亏”,但麦麦提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
消息最终传到了丹麦驻华大使馆的一位新任能源参赞——也就是之前同麦麦提有过接触的达格芬·戈尔德施密特那里。
当得知这一情况后,达格芬亲自从北京飞抵乌鲁木齐,了解了详细情况。在看过麦麦提整理的前期资料后,并听完本地工程师对测风数据的汇报,他拨通了哥本哈根的电话,只说了两句话:
“约旦是约旦,中国是中国。麦麦提先生的团队已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完全具备风电场初步设计的能力——我看就相信麦麦提先生,按照他的建议办吧。”
通过达格芬的斡旋,会议才得以继续进行。
那晚,所有议题尘埃落定,麦麦提在庆功宴上喝得酩酊。
夜深,他独自登上招待所楼顶,望向戈壁尽头的达坂山风口——寒风如刃,夜色沉沉。
一切静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