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大明首辅(下)(2/6)
堪称最早的归纳了地理降水量问题和农耕游牧问题的人。
根据当时其他人的世家、列传记载,在薛虹去世后,人们对于他本人早年的手稿及著作趋之若鹜。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薛虹的大部分著作会处于一种近乎失传,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情况呢?”
教授显然很满意记者问的问题,这恰好问在了他知识范畴内,又可以彰显他的水准,清了清嗓子回答道。
“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是做了大量的相关考证的。
得到的结果就是,薛虹的思维和眼界仿佛完全不属于那个时代。当时的上层,不允许薛虹的知识流传太多出去。
他出身底层,一生也在致力于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大家可以看一看,薛虹在任期间大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文化上看,薛虹抓住了世界的大格局,打破了华夏地区固有的思想,缓慢且稳定的推动了小农时代走向工农时代。
并改抑商政策为推动商业发展。
但这种商业的繁荣,并不是像宋朝一样,以牺牲底层农民的利益来交换的。
自铁轨出现后,商业进入大繁荣时期,这个时候,薛虹教授圣祖颁布了新政。
那就是商人收取70%利润的税收,而农民不但降税为四十税一,逢灾年可以领取国家的救济粮食,甚至来年可以到官府免费领取粮种。
对于同商人一同崛起的工人,薛虹也采取低税甚至是免税政策,取消了工人的贱籍,甚至采取工匠等级制度。
能工巧匠的待遇同高级官员的待遇甚至相同。
总体而言,就是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因为交通的进步促进的商业的大繁荣。
资本迅速崛起的同时,却又被薛虹牢牢关在笼子里。帮助底层百姓分摊压力。
那个时期的大商人大资本,与其说是资本,不如说是薛虹用来给刺激国家经济的鲶鱼。
圣祖一朝除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也回到了先秦时期的百花齐放。
因为通过文皇帝、孝文皇帝两代人配合薛虹的努力,政府在民间的声望几乎达到了古代王朝的巅峰。
公信力前所未有的好,加上政治清明,生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