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大明首辅(中)(1/4)
“说起薛虹,除了他的那些成就,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的交友以及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趣事。
关于他的朋友,大家想必也是耳熟能详。”
“教授,关于这段历史我们有学过。不过有一点我不太明白。那就是为什么他的朋友最后会和薛虹反目。”
教授叹息一声:“那是因为薛虹提出的理念并不符合当时的世界观价值观。
薛虹的主张是由最上层的领导者,代天行道,取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通过榨取更多的富贵的财富,来减缓底层百姓的负担。
将底层百姓的负担分摊到中层以及顶层身上。
薛虹认为,既然上层、中层享受了更多的资源,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而不是一味的榨取底层百姓的劳动价值,拖累社会的发展。
薛虹提出过一个理论……”
“生产力以奠文明下限,德行而定世界上限。教授,这个我们都学过。”
“不错,薛虹认为,一个世界想要不断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便是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从前一个人干活只能养活一个人,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干活就能养活几十个人。自然会减缓人类的生存压力。
但薛虹作为那个时代贯通宗教,学究天人的存在,自然知道人之道奉不足以补有余的道理。
薛虹曾经在自己的遗作中记载过他理想的国家形态。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少数人劳作便可以养活全国的百姓生存。
劳动者享受着与领导者同等,甚至应高于领导者的尊敬。
整个世界老有所依,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均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年轻人不必为了物质劳作而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事业奋斗终身。
而领导阶层必须始终保持极好的道德修养,同时要不断增大从底层选举才能的比例,避免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薛虹晚年所著的《奉礼官员准则有考》,里面对于官员的道德要求是要高于常人太多太多的。
只是在薛虹、大明圣祖去世后,这本书也被下一任皇帝和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