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女子无才便是德?(2/3)
边就是泰州安定书院的学童,这位置竟比安定书院的还好些。
“谢过陆大人。”陈凡按下心中疑惑,恭敬一礼。
巧了,寻了位置坐下,自家堂兄不知从哪跟他身边之人调了位置,兄弟两坐一起了。
“你跟这陸副使认识?”陈轩好奇问道。
陈凡摇了摇头,他自己还疑惑呢。
就在这时,一阵风从廊下吹来,陈凡耳朵动了动,转头朝游廊看去。
“大哥,你听到女子的说话声没?”陈凡看着游廊西面一间房,和那间房紧闭的房门,好奇问道。
陈凡点了点头,状若无意地撇眼看向西面,随即小声道:“头转过来,那是陸副使家的女公子。”
“昂?”
陈轩笑着小声道:“你在泰州时间太短,不知道也正常。”
“这陸副使官运亨通,却只有女儿,所以家里把女儿当成男孩养,听说私邸还有闺塾呢。”
陈凡大吃一惊:“闺塾?”
这么潮流吗?
陈轩撇了一眼堂弟:“这有什么奇怪,闺塾之风,太祖时便已有之。”
“这些女子又不能考科举,学了四书五经有什么用?”
陈轩摇了摇头:“谁跟你说她们学这些了,她们在闺塾里虽也学《四书》,但却是《女四书》!”
“《女四书》?”
“嗯,《女范捷录》、《内训》、《女论语》、《女诫》。”
陈凡听完顿感大开眼界:“不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陸副使怎么会让他家女公子读书的?”
陈轩皱了皱眉:“谁跟你说得这话?”
陈凡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在另一个时空中,是明朝末年才被提及。
曾作《闲情偶寄》的李渔在其文中提过。
但纵观整个明朝乃至前朝,都没有人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话。
这句话的流行还要到辫子朝。
相反,因为明代江南经济文化发达,女性教育也更普遍。
陈凡就听说过,江南地区的才女不仅从小在闺塾读书,长大后才情不输于男子,比如著名的蕉园诗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