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社学(1/3)
陈凡有些糊涂了。
自己跟薛知州不过只是吃了一顿饭而已,对方一个学生家长,为什么要帮他。
见陈凡脸上露出疑惑之色,薛梦桐好似能洞窥人心一般笑道:“陈小友无需惊诧,我不过是听秀儿说了书院的情况,为小友这般的育人之才遭遇这等遭遇,心里有些惋惜而已。”
说罢,他笑着安静看向陈凡,等待着陈凡的答复。
陈凡这时候心里也在计较薛梦桐提出的三条出路。
首先第一条,做知州公子的西席先生。
这一条或许是三条里看起来最好的一条路了。
能跟薛梦桐攀上关系,那是泰州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况且人家还承诺将来给自己已经安排好了出路,想科举最少一个生员,想走仕途,虽然不是进士出生,但好歹也可以做个不入流的小官啥的。
别瞧不起不入流,后世人看史书,觉得不入流的小官啥也不是,但你类比一下身边各个局的局长,派出所的所长,那你就知道了,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人也是顶顶的人上人了。
这么好的条件,陈凡却并不准备选这条。
他身背系统,教学点的产出关乎到他真正的前程,若是只有薛甲秀这一个学生,那这系统基本就被自己阉割了。
(系统:我还得感谢你呗!)
至于第二点,陈凡直接pass,去州学当助讲,自己一个小小童生去州学当助讲?
那里面的学生都是生员,自己连教授蒙童都被其他助讲诟病学历,去了州学,那日子还不被挤兑死。
至于第三条。
回海陵县办社学。
社学者,一社之学也。
百又十户为里,里必有社,故学于里者名社学云。
大梁社会最基层的乡村与城乡组织形式是为里甲,大梁人便沿用古代乡、社、里、党的称谓,将乡村、厢坊所设立的学校称之为社学。
社学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小学,在这里面,蒙童开始开蒙,然后学习圣人之言,学习八股文章。
但也有很少地方的社学教授算学、农学、医学,这相当于职业技术学院,孩子一旦达到15岁左右,身上立时有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