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年春(3/4)
军,身兼三职,一是防务,二是警务,三是救灾。
军队的名字也是袁先生起的,名为“不奴子弟兵”,最大的编制直到万夫长,其下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五夫长。
最小的军事单位是五夫长,五人小队,地面结阵时三盾斧在前,两弓斧在后。
马上进攻作战时,皆是五米长枪,马如墙进,枪倒如林。冲入敌阵后,则是单手重斧或流星锤,挡者破碎!
马战撤退时,皆是在军匠号令之下,全体弓弩回身仰射,一时间万千箭矢凌空而来,如同乌云盖顶!
重步兵还要训练被无数箭支射击,只是箭支的前端是沙袋,但他们要练到面对万箭集火,不动如山!
而重弩手的反击也要做到,如大海潮汐拍岸,层层叠叠,绵延不绝。
认真讨论过后,不奴族的重步兵没有学习罗马的盾阵,那样负重太多,他们的重弩手要做到三百步以内,无人可以向他们射箭。
现在重弩手,每日训练的就是如何目视测距,如何用好重弩的望山(弩的射击标尺),然后进行集群轮射打击。
也就是,从四百步开始,敌人每向前三步,就要承受一波重弩的齐射。不奴的重弩手分列三排,不射击的人是坐着的,射击的人站起射击,然后坐下上弩,换下一排站起射击。
最后,军事训练会随机让军匠“牺牲”,让下一级军官立刻替代指挥,看看整个军队的指挥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个月下来,所有的部队就习惯了自己军匠时不时的“莫名死亡”,很多部队甚至制定了名录,明确序列由谁来接替指挥。
另外,不奴族的军队训练,特别看重三件事情,
一是士兵的耐力,负重五公里奔跑是每月第一天的必训项目;
二是战马的耐力训练,战马平时有特殊食物,而且每天都要在草原上进行带甲负重长跑训练。
三,战阵训练,军队主官的升级,这是一个重点,横列,纵列,方形,圆形,鱼鳞,这些都是每月训练时消耗时间最多的。
经过如此长期且高强度的耐力训练之后,所带来的显着成果便是不奴族的战士与他们胯下的战马展现出了一种共通的特质。无论是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还是陪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