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暗卫(2/4)
,可是又因为户籍的限制,觉得自己苦于一身才华而没有地方施展,苦于没有伯乐相马那般。
为了维护自己的内心那份自尊,只能每日把酒言欢,来宣泄内心对朝廷的不满,对这个社会的不满,而自己纵然有才,也不屑一顾为朝廷献力的孤傲。
“哼?重农抑商是国策,岂是孤一句两句就能更改的?而且尔等所做之事,平时也就算了,国丧期间竟然也是如此,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李洪熙怒声道。
这国丧跟李洪熙有着莫大的关系,楚贵妃是他的亲外婆,而且还有自己的父母为国捐躯,李洪熙非常注重孝道,而他们两个如此这般,竟然还有脸求他?
举国默哀的时期,他们整日的把酒言欢,勾栏听曲,身着锦绣服饰,这是大不敬罪。
李洪熙确实有想过取消贱籍,同时把重农抑商的国策也给稍微的更改下,他认为重农抑商的政策很对,但是还是有些瑕疵的。
他初步想法是减轻百姓赋税,而加重商人税赋,这样才是真正的重农抑商。而现在大乾的虽然重农抑商,但是只是不让其子科举,不让其穿锦衣。
百姓们糊口都是问题,别说穿锦衣了?百姓可以参加科举,可是人家读书都是问题。
这些李洪熙能看到,朝廷看不到吗?看得到,只是不说而已。
因为这样的话,参加科举的学子都是他们的世家的学子,那以后朝廷的官员都是他们家族子弟。
这样不是能更好控制自己在朝堂的话语权。
但是他们是不是商人呢?
他们是整日说商人靠狡猾取利,暗地里却让家里的管家,奴才出来做些生意赚钱。
而那些老实敦厚的商人,确实真真切切的不能科举,断了仕途。
朝廷虽然讲究士农工商,百姓排在第二位,可是谁信啊?百姓甚至不如那些贱民,奴籍的人。
而朝廷赋税百分之八十都是从百姓身上扣出来,百姓嘴里能有多少吃食?
重农抑商最好的方法,就是加重商人的赋税,而减轻百姓的赋税,这才是最根本的,大乾谁最有钱,就是那些世家,官吏,商人,他们的财富是不可想象的。
李洪熙不用想就知道,他们这些人财富集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