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江山真的如画吗?(2/3)
系斗争。显然,他低估了其中的难度。
在宋朝君臣共治国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想,也形成了一种治理结构。皇帝赵佶看似拥有着所有的权利,但是他必须先做通大臣的工作,因为这个庞大的文官集团,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抵制他,而且赵佶还不得不面对两派政见不同的大臣,筛选评估他们相互矛盾的建议。
为此,他打算兼用新旧两派的官员,但是两派之间积怨太深,双方难以缓和。赵佶很快就感到了厌烦,他决定彻底的倒向一边,追随父兄推行新政。
他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年号“崇宁”,也正是在崇宁元年的春天,赵佶启用了一个同样支持新法,同样擅长书画,也更加懂他的大臣,他的名字叫蔡京。
赵佶十分的喜欢蔡京,甚至把他们一起在松下抚琴和听琴的场景,画了下来。画上看起来他们并不像共同商议国家大事的君臣,反而更像是一起吟风弄月的玩伴。在画作上,蔡京题了一首诗“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而赵佶则用他独创的瘦金体,为这幅画题名《听琴图》并盖下了天下一人的闲章。
赵佶继承的是一个文明程度极高的国家,都城开封时称东京汴梁,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
而到了赵佶的时代,东京已经跟数百年后的现代城市,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街道巷口不再有栅栏,人们可以畅行在京城的各个角落,迎街的房子也都去除了围墙,成为了开门迎客的商铺,酒店饭馆。
宋朝或许是华夏历史上,最终是经济商业的时代,国家的一切经济政策,几乎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如何从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是宋朝君臣共同的治国追求。为此,他们一直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避免过度扰民。
宽松的政策,带来了市场的兴旺。东京是宋朝最发达的一个商业中心,城内的大酒楼不胜枚举。据记载“有正店72户,此外,不能遍数。”每到夜晚,街道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肆勾栏,酒楼茶坊,笙歌不停。
大唐帝国时期的九小时宵禁政策,此时也松弛了下来,甚至名存实亡。“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