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1/2)
一时间,人人侧目,看向神情坚毅的伍崇曜。
第136章 吏治改革
见伍崇曜愿意出国考察,赵源多少有些意外,但是他心里也很满意,此时的伍崇曜年轻,且有能力,就是有时候显得有些毛躁,倘若能再出国长长见识,回来以后便能委以重任。
说起来,赵源目前身边能用的人还真不多,即便把赵家的一些姻亲和潘家的四个大舅哥都委以重任,人手都略显有些不够,光是一座g州城,再加上一个都督府,空出来的官帽子也多达数百顶。
除了官员以外,还有大量的小吏需要填坑,赵源将这件事视为重中之重。
此事事关重大,行商们便各自怀揣着复杂的心思离去,而留下来的则都是目前复汉都督府体系下的重要人物。
“在吏治问题上,我们不能再继续走以前的老路,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赵源对于吏治问题也有着一定的研究,吸取教训,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龙国数千年历史,王朝兴衰更迭,表面上各有兴亡原因,但本质上都围绕着两件事展开,一是‘用人’,二是‘财赋’。
吏治,便是如何用人的方法论。
抛开过往不谈,单论明清两朝,已经出现了一个规律,即“流水的官员铁打的小吏”,官吏官吏,看似前者尊贵,为百姓父母,但实际上官员与百姓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吏役才直接接触百姓,形成了官治吏,吏治民的现象。
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中枢朝廷派出去的官员数量有限,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地方成本,从而在低产出的农业社会维持薄弱的统治。
至于坏处自然也有,明清两朝派出的最基层官员就是县令,地方政务则被地方吏役掌控,说白了就是那些吏役背后的乡绅大族,于是就有了‘皇权无下县’的说法,中枢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十分薄弱。
若是太平盛世也就罢了,可一旦中枢逐渐衰落,地方豪强并起,百姓们就会被这些乡绅大族逼得家破人亡,最终不得不自卖为奴,倘若流民遍地,也就逐渐开启了新一轮的历史循环周期。
权力讨厌真空,中枢因为成本放弃了地方权力,权力就会被地方豪强所掌控,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