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师承往事(3/5)
贵人家,病患是位年迈的老夫人,患有头痛眩晕之症。\"
在床前,林远山仔细诊脉后,竟然让年幼的她也试着号脉。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接触病患,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却也记住了那种微弱却有力的脉象。
\"父亲当时对我说:"棠梨,医者之手,既是救人之手,也是传递希望之手。你的每一次触诊,都应充满敬意与温度。"\"林棠梨的声音微微颤抖,那句话如今仍在她心中回响。
宋墨寒握住她的手,感受到那纤细手指中蕴含的力量与温柔。
\"八岁那年,我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药材配伍。\"她继续回忆道。\"父亲教我"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强调药方如同朝廷,需主次分明,相互配合。\"
宋墨寒颔首:\"药材配伍确实讲究平衡与协调,与治国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父亲也常以这种比喻教我。\"林棠梨微笑道。\"他说医术与为政相通,都需权衡利弊,求取平衡。过犹不及,是医者大忌。\"
林远山不仅教她医术,还教她为人处世。他常说,医者身上肩负着生命的重量,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必不可少。同时,医者面对的是各色人等,需要有同理心,理解病患的痛苦与焦虑。
\"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医者,当以病人之心为心。"\"林棠梨轻声道。\"每次遇到疑难杂症,他都会先站在病患角度思考。\"
九岁那年,林远山开始教她针灸之术。这门技艺讲究经络走向与穴位定位,需要极高的精准度。为了让她掌握穴位位置,父亲特意找来一个铜人模型,上面标注了全身穴位,让她反复练习。
\"最初练习时,我总是找不准穴位,父亲便用朱砂在我手腕上点了一个小红点,告诉我:"医者之手,需有寸心。"\"林棠梨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腕,仿佛那一点朱砂依然在那里。\"他教我以自身骨节为尺寸参照,慢慢培养手感。\"
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她渐渐掌握了针灸要领,能准确找到人体各处穴位。父亲见她进步,欣慰之余又告诫她:\"针灸看似简单,实则玄妙。轻则无效,重则伤人。每一针,都须心怀敬畏。\"
\"十岁那年,父亲带我采药登山。\"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