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集狂潮(2/3)
音,“成立“桃李助学基金”,专门资助山区女童。印在包装上。”
散会后,顾有为留下整理画稿。他忽然想起什么:“苏云那边来得及绣徽章吗?”
“她组织了街道刺绣组的三十多位绣娘,”江桃揉着太阳穴,“但纯手工制作,每天最多两百个。”
“要不要试试缝纫机?”
江桃坚决摇头:“那就不是非遗了。宁愿限量,也要保证品质。”
“水浒卡”干脆面上市当天,沪市各大供销社排起长队。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门口,天没亮就有孩子带着小板凳来占位,有的还捧着《水浒传》小人书对照研究。
到上午十点,首批两万包销售一空。最稀有的“金线宋江”卡在黑市炒到五元一张,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工资。弄堂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围在一起交换卡片,争论谁换谁亏。
电视台来采访时,江桃站在生产线前侃侃而谈:“我们不是简单地把老古董贴上新标签,而是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她特意展示了卡片背面——每张都印着相应英雄的绣像技法和一则苏绣小故事。这些全是顾有为熬夜编写的。
热潮持续发酵。第二周,日本日轻公司紧急推出“折纸人偶”促销,但粗糙的做工很快遭遇冷落。
一个月后的星期天,江桃和顾有为来到城隍庙暗访。杂货摊前,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正热烈交换卡片。
“我用小李广换你的神行太保!”
“不行!除非搭张母大虫!”
江桃蹲下身:“小朋友,为什么喜欢这些卡片啊?”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骄傲地翻开收集本:“好看!比糖纸有意思多了!”她指着卡片边缘的小字,“我还知道“打籽绣”怎么绣呢!”
回程公交车上,顾有为突然说:“你这招高明。孩子们为了集卡,怕是把《水浒传》都读熟了。”
江桃笑而不语。她想起小时候,母亲一边绣花一边给她讲三国故事的日子。那些英雄形象,正是通过一针一线深深刻进记忆。如今,这种传承以新的方式延续。
厂庆日当天,“桃李助学基金”捐赠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大别山区的女教师接过五千元支票,当场展示了学生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