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星际航行研究院(2/3)
于模拟星际间复杂的能量波动。
他常常独自一人在量子模拟舱中,操控着设备,尝试重现课堂上的理论场景,可每次都因为一些细微的参数偏差而失败。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让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眼睛也酸涩不已。而他只是揉揉疲惫的双眼,深吸一口气,就再次投入到操作中。
项目初期,团队遭遇了能量转化效率瓶颈。传统的能量转化模型无法满足超远距离星际跳跃所需的巨大能量需求。无衣整日沉浸在实验室中,借助脑机接口设备,将自己的思维与量子计算机相连,快速地反复推导公式,模拟各种能量转化场景。
他还花费大量时间利用物质重组分析仪对上千种新型材料进行筛选和测试,这种分析仪能够在微观层面解析材料的原子结构,并模拟其在不同能量环境下的反应,面对如此庞大的材料数据,无衣需要逐个分析比对,试图寻找出一种能够高效储存和释放能量的物质。
在模拟星际跳跃实验中,飞船导航系统频繁出现偏差,这一难题让无衣费尽心思。他使用引力波探测器和星际磁场扫描仪,深入研究星际磁场、引力波等宇宙环境因素对导航信号的干扰机制。无数次的尝试,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这让无衣感到身心俱疲。
他的身体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下逐渐吃不消,常常感到头晕目眩,可他不敢有丝毫懈怠。长时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让他无暇顾及休息,身体逐渐变得虚弱。长时间盯着各种分析仪的屏幕,他的视力也开始下降,眼睛布满血丝。而每次测试结果不理想时,他内心的压力就会增加一分,仿佛有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他的心头。
为了编写能够修复导航系统的复杂算法,无衣常常熬夜到凌晨,第二天又要强打精神继续投入学习和研究。他的脸色变得苍白,身体也日益消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在这条艰难的学习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行。
在无数次失败后,无衣从量子纠缠理论中获得灵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能量转化设想——利用量子态的瞬间同步特性,实现能量在极短时间内的高效传输与转化。这一设想在团队内部引发了激烈讨论,最终通过量子验证平台进行严谨的论证和实验验证,这个平台可以直接创建微观量子环境,精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