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敬这一方厚土(2/4)
。老话总讲,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可村民们又确实有自身的难处,这事就卡在这里了。这才有了找我们的想法,用他的话说,不管多少,那怕一千八百也行,有总比好过没有,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也能为村民减少许多负担。”
村里是个什么情况陆阳是知道的,别的不说,倒回去四五年时间,他家要拿出这一千来元钱,也是绝对不行的。
这一点,陆阳太清楚不过了,现在自己是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可不代表村里人就真正的富有了,除了他家,人人都是有钱人吗?怎么可能,这是山区,祖祖辈辈都是以种地为生,靠在地里刨食吃饭。
现在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许多人能出去打工挣钱,可真正一年下来挣到手的也不过几千块钱而已,基本养活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外面工厂的老板不是人人都像陆阳这样,愿意把自己的财富分出来,多给一些给干活的工人。更何况村里还有许多人出不去,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只能在家里种地卖粮挣钱。
人人都会说,要想富先修路。可修路就得要资金,不是嘴上空喊口号。眼下有这样的机会,村里这才动起了心思来。
当下国家是富裕起来了,许多地方确实生活生产条件好起来了,可那是沿海城市和一些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政府扶持力度大,村民们吃上了政府政策的红利。
可像陆阳所处的内陆省份以及这样的偏远山区,这是远远没办法和这些城市,这些地区相提并论的。国家大,人口多,像这样的偏远山区还多的是,真正要靠政府财政来解决此种问题,这不现实,短时间也做不到。
“您答应给老徐多少?”陆阳举起酒杯和元叔碰了一下之后,笑着问元叔。
“我呀!我答应了一万。过完年农闲的时候,我也计划把家里的房子拆了重建,毕竟那房子二十来年了,眼下梅子也大了,早就到了说婆子家的年龄,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元叔实话实说道,他这也算尽力了。
梅子一听元叔这样说话,不觉脸一红,几口扒完碗里的饭,丢下碗说了句我吃好了,以回家补补觉为由,赶紧跑开,走的时候,还冲陆阳丢下一个你懂的眼神。
元叔知道女儿辛苦,经常熬夜工作,也不制止梅子的行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