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学生林凡,师从华夏!(3/4)
的那个冯道?”
冯道本没有奢望来人能推崇自己,却没想到对方竟和林凡一样,不言过只论功,当下有些惊喜的颔首微笑道:“正是!”
梁启超一怔,接着便苦笑着摇了摇头:
“应该是我忧思过度,做了梦?不然怎会见到您。”
“任甫先生,你不是在做梦,这里的确是五代十国,眼下,耶律德光才刚入主汴梁,你是受召而来。”
林凡适时上前解释,嗓音带着让人信服的力量。
梁启超一怔,呼吸瞬间停滞,猛地抬头看向冯道,惊喜而又难以置信的道:
“先生竟真是冯公?”
“公不敢当,但老夫的确是冯道,被钉在耻辱柱上千年的墙头草。”冯道自嘲的笑道。
铛啷啷!
梁启超手中拐杖掉落,他怔怔的看着冯道,面色肉眼可见的变得通红,连同他的眼眶。
下一秒,他便上前紧紧的攀住冯道双臂,垂下脑袋,声泪俱下的哭诉道:
“先生!”
“学生既不能变法兴国,又无力阻止强敌入侵,凡有举措却只能流于口舌,更屡屡明珠暗投虚度了光阴,致使大好时机消逝,国不复国,家不复家。”
“学生……启超实在是愧对先生存续我华夏文道之付出啊……”
冯道虽然并不清楚梁启超所说具体是指什么,但他刚刚已经通过漩涡看到过梁启超所在那个时代的画面。
此刻又从其眼中真切的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瞬间便联想起自己如今已年过半百,却依旧漂泊。
空有一身学文,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契丹入侵,百姓流离。
无力提枪上马守卫国门,只能在此苟延残喘。
顿时心有戚戚,掩面感慨道:
“不怪你,人力有时穷,更何况时局动荡,我等文人能做的实在有限。”
梁启超闻言,顿时心有戚戚的附和道:
“先生言之有理,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学生真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弃文从戎,否则,又岂会屡屡报国无门!”
二人彼此对望,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抹无奈和悲凉。
那是相似时代背景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