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擒纵之间(3/6)
的表达。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即是神州艺术精神的形象描绘。
在神州古典诗词中,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黄昏和雨天场景特别多。有人认为这是神州文化“阴柔”一面的体现,但细细想来,苍茫暮色和淅沥雨声最容易让人“与天相合”。
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到“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从“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弥漫着的怀远、怀旧、怀古等意绪让人惆怅无言。
甚至在淅沥的雨声里,一生华年与万里山河便不觉匆匆走过了。”
任无锋此时顿了顿,突然变了语调,用中文击节而诵歌,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的中文诵歌极不寻常,腔调、发音和节奏大别于现当代的神州普通话,带着一种沉穆古拙的风雅意韵。
不仅宋弘毅、静香和秋晓宫佳子,连其他本来还在闲谈的男女都安静了下来,听着他奇怪而古雅的诵歌,一时悄然。
秋晓宫佳子凝视着男人,眼眸中更似有星光乍现,熠熠生辉。
已成为全场焦点的任无锋神态从容,风仪卓逸,重新恢复正常说话的腔调,继续以英文道:“南宋蒋捷这首《虞美人·听雨》小令以听雨贯穿起一生遭逢。
仿佛所有人生的悲欢离合都融在清泠阶前的细雨中,体现出与天地相合的深沉内敛。
这种雨中人生的苍茫万绪,使诗人们无论是在柴门黄昏里,还是江楼秋雨中,有所感,有所怀,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古典诗词中这种有所感、有所怀的苍茫意绪,在古典音乐中也谛听得出。
《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渔樵问答》等,从这些曲名中都可以品味到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感怀意蕴,尤其是经由古琴、古筝、竹笛、琵琶、胡琴、埙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