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宋常青制盐记(二)(2/3)
他的推动下,盐的产量大大提高,不光够腌海鲜用,还给其他行业提供了足够的原料,让琼州地区的商业更兴旺了。
在商业流通这块,宋常青靠着他敏锐的政治经济眼光,积极跟周边地区搞外交和谈生意。他以知府的身份,代表琼州跟周围的那些地方的官府和商会联系。他派信使带着琼州的特产样品和诚意满满的信,跟各地谈成合作的想法。然后,他组织商船队,给船队官府的支持和保护。每一艘商船出发的时候,他都会到码头,眼神坚定地看着远处,给商人们送行打气。他还靠着官府的力量,在各地弄了琼州特产的展销馆,用官方的信用做保证,让琼州产品在市场上一下子就显眼了。
在打造品牌上,宋常青更是有巧心思。他把琼州的文人、手艺人叫到一起,办了个大大的“琼品创名”活动。在活动上,他鼓励大家给琼州的好盐、好看的椰雕这些特色产品起名字。他自己也参加评选,最后定下了“琼海晶盐”“椰韵珍宝”这些很有海南特色的品牌名字。他还下令在官府的文件、通告和对外做贸易宣传的时候,都统一用这些品牌名字,让琼州的产品很快就在市场上冒尖了。
在岛内商业集市的建设上,宋常青把他管理的本事都使出来了。他规划集市的安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从卖海鲜的地方到卖手工东西的地方,从住的客栈、喝酒的馆子到钱庄、当铺,啥都有。他定了很严的商业规定,以官府的名义贴出告示,不准有骗人、垄断这些不好的生意行为。他还弄了官府管的地方,定期去集市上查看,维护市场的秩序。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他减掉一些商业税,给外来的商人提供土地、住的地方这些优惠条件。
在这个时候,知府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出台政策等等,不过只能对于琼州内部有用,到了外面,可就不行了。
在宋常青一直不放弃的努力下,琼州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好。城里头,街道上热闹得很,车来车往,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安稳快乐。海边,商船来来往往,渔业特别兴旺。
然而就在过去这整整一年里,众多地区仅仅只是听闻过有关琼州的种种传闻,却尚未能够亲身前往那里一探究竟。尽管如此,那些率先抓住机遇、尝到甜头的人们,已经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而琼州也的确凭借着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