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便携式照明装置(6/7)
【夜市传来的叫卖声、孩童的欢笑声,混着神火匣的微光。】
【编织成一片祥和景象。】
【他握紧腰间玉佩,目光投向远方。】
【下一个要征服的,或许是那传说中永不熄灭的“长明灯”。】
【而这场关于光明的革命,早已悄然改变了大明的昼夜。】
【也在百姓心中,点亮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着演示画面,沉吟道:“行军打仗,夜间确实太缺光亮。传令下去,让工部收集民间能工巧匠,也试着琢磨类似的照明物件。”
刘伯温微微皱眉,思忖后道:“陛下,此发明虽好,但涉及化学之物,若制作不慎易生危险。需设立专门工坊,严格管控材料与工艺。”
徐达挠挠头,憨厚地笑:“咱当兵的,夜里摸黑行军没少吃亏。要是真有这便携灯,以后走山路、搞突袭,可就踏实多了。”
常遇春灌了口酒,点头道:“是啊!以后给老家修祠堂,夜里干活也能亮堂些,省得摸黑摔着人。”
永乐位面
朱棣盯着神火匣的演示,若有所思:“这东西若用在宝船上,夜间航行和装卸货物能方便不少。郑和,你与工部商议,看看如何改良适配。”
郑和恭敬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可增加防水设计,确保在海上也能稳定使用,还可让番邦技师一同参与研制。”
解缙推了推眼镜,兴奋道:“此发明若能普及,对文教亦有大益。学子们夜间读书有了好光源,再也不用担心油灯熏坏书籍。”
姚广孝双手合十,平静道:“器物虽利,还需引导百姓正确使用。建议编写使用手册,避免因不当操作引发灾祸。”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手中的奏折,道:“京城夜市和漕运确实急需照明改善。杨爱卿,你督促工部,先在官窑试点制作,务必保证安全。”
杨士奇躬身道:“陛下,陶制匣身虽隔热,但易碎。臣建议尝试用金属与皮革结合,增强耐用性。”
于谦神色凝重:“臣在宣府时,将士们夜间巡逻多有不便。若能配备此物,边疆安防将大大提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