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在创新中前行(23)(3/6)
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成为“水旱码头小都会”。
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历史的辉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碛口主要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碛口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
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形的建筑格局。
这里是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的碛口镇的岸边,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河与湫水河交汇的水流样貌。岸边立有一石,上书: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镇。站在黑龙庙的平台上,西望日落。云气蒙蒙,影影绰绰。黄河静静流淌,古镇声息悄悄。
何家杏站在黄河边,遥望着对岸的碛口古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碛口古镇往日的繁华景象。
河面上,一艘艘大船扬起高高的风帆,顺着滔滔黄河水缓缓前行。船头劈开浪花,溅起一片片晶莹的水珠。船工们忙碌地操纵着船只,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毅。他们用粗壮的绳索牵拉着帆船,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向前行进。
岸边,一群群骆驼排成整齐的队伍,迈着稳健的步伐。它们身上驮着沉重的货物,铃声清脆悦耳,回荡在空气中。骑手们骑着高头大马,英姿飒爽,马蹄声响彻云霄。
何家杏沉浸在这繁荣昌盛的氛围中,不禁感叹道:“船帆来往浪花迎,纤影拉绳吆不停。驼队成群摇响铃,马嘶鸣,古镇悠悠叙旧情。”他仿佛能听到昔日碛口古镇热闹喧嚣的声音,感受到那浓厚的历史文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